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拾遗
邵阳船运
发布时间:2013-05-11 信息来源:邵阳市政协 作者:陈建湘
      邵阳城区,位于湘中偏西南,处资江、邵水两条河流交汇处,清代以来,逐渐成为湘西南部商品集散地。交通运输以船运为主,木帆船、毛板船为多。水路以资江为主干,以赧水、夫夷水二源自西南向东北贯通全境。舟船可上溯武冈、新宁,下达益阳、汉口。资江水量充足,帆船往来频繁。清初,资、邵二水在城区已有北门、东门、河街3个船运码头,后随货运量增多,又增加临津门、保宁街2个码头。境内资江水域滩多、险多,尤以铜柱滩为最,距邵百余里的岣嵝门(在新邵境内),险阻也多,加之船商利益纷争,光绪十八年(1892)六月订立《岣嵝门船帮条规》,宣统年间订立《邵阳毛板帮条规》。资江平水时,10吨木帆船可从益阳逆航直达邵阳县城,2至5吨小船可溯二源至武冈及新宁。春夏洪水季节,可顺流下放70~100吨的毛板船至益阳,过洞庭,直驶汉口。资江西源之赧水,为资江主源,历史上是通航河流,全长320公里,常年通航10~20吨木帆船。其支流蓼水,李熙桥至高沙镇段,季节性通行3~5吨木帆船。武冈、洞口、城步的粮食每年约有1.4万吨下河外运。另一支流平溪水,洞口以上河道水浅滩陡,只流放木排。洞口至龙潭铺,常年通行5~10吨木帆船,主要运输煤炭、粮食、木材。资江南源之夫夷水,在邵阳境内151公里,能终年通航,是新宁、邵阳两县与广西货物流通的主要运输水道。邵水是资江一级支流,航道57公里,常年通行5~10吨木船。资江另一支流石马江,全长76公里,有41公里航道可季节性通行2~5吨小船。
      清光绪《湖南舆图说》记载:“宝庆负山为城,跨江为池,湖南腹心地也,东可以撼长沙,西可以窥黔南,南可以袭桂林,北浮资水出洞庭,可以下薄武昌。”清代,境内有通航河道22条,长1420公里。宝庆府各州、县的农副产品及土纸、煤炭、大条钢等以木帆船载运,通过资江干流运销省内外。竹木分别在资江及巫水流域扎成大型排筏,经益阳或洪江、常德,过洞庭,远销汉口等地。清咸丰年间(1851~1861)远销煤炭的毛板船生意兴隆,船到汉口,先卖煤,再将船卖给拆板厂(这种独特的水运方式,在资江水运中持续百余年)。清同治元年(1862),汉口对外通商后,境内所产皮毛和其他土特产品开始由资水运往汉口转口外销,同时,外地商品随之流入。光绪33年《邵阳县乡土志》记载:“昔时成本轻,获利厚,一商号有做至百余舟者,近需炭价稍昂,销售稍易,反不及昔日之盛,每岁自县出境,舟大小约千只内外不等。”其时,皮毛为邵阳主要土特产品之一,颇畅销者,有狐、獾、麝、麂、獭5种。宣统辛亥年8月《最近汉口商业一斑·物产》记载:仅牛皮一项“其产额颇大,每年一千担至二千四五百担,除该府制革者所消费少数之外,其余皆以民船由资江而输送湘潭。”纸、皮、煤、铁为邵阳四大产品,出境坨铁每由县城经资水运往武汉,条钢多由永丰运往省城,铁锅多由新宁夫夷水运往广西,铁钉水运省内外者颇多。龙山土纸多由涟水入湘达省会长沙,黄帝岭土纸多由蒸水抵衡州,滩头土纸由资水入洞庭到汉口。输入物资以淮盐、粮食及日用手工业品为大宗,大多溯江而上。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新化人在邵阳县城经营淮盐,从江苏仪征起运,经洞庭湖转入资江,经益阳抵邵。
      清末民初,邵阳县城米业兴旺,在关门口增设粮运码头。米业运输多由资江入境出境。民国17年(1928),潭宝公路建成通车,邵阳县城成为商品转运中心,出入境之货逐渐增多,在陆路运量增多的同时,水路运销不减反增。民国18年12月《湖南建设月刊》载:邵阳“干辣椒输运至资江下游各县,有数万担之谱。”毛板船运煤生意越做越红火,至民国25年(1936),毛板船年运煤量达到25万吨,城内姚光清每年放300~400艘毛板船到汉口销售,年交易额达120万银元。民国27年(1938),长沙大火后,外地来邵经商者增多,促进了船运业的发展,邵阳、新化、武冈、新宁、城步有木帆船2933艘,其中邵阳有千余艘。武冈、新宁等县通过水路运销粮食、白醋、生漆、楠竹、木材等产品到邵阳城区,从城区运食盐、百货、日杂等商品到武冈、新宁等地。邵阳城区船只常年运销煤、铁、玉兰片、皮革、毛皮、笔墨等到武汉,武汉沦陷后,则运销长沙和洞庭湖滨湖地区。上世纪40年代中期,随着城市用煤量增加,城区泥湾增设煤用码头,至此,邵阳城区已有7个水运码头。
      新中国成立前后,湘西南各县所产桐油、茶油、菜油,武冈出产的大米、玉兰片、山货、豆类产品,新宁的松香等都由资水大量输入邵阳城区。从邵阳城区北下运往新化、益阳、汉口等地的多以煤、土纸、干辣椒、烟叶、生姜等产品为大宗,每年外运物资数千吨。1950年春,由邵阳专区资江航道疏竣工程指挥部组织施工,对铜柱、清溪、坳头、镰子湾、龙口溪、三门、花园、火洞、栗滩、团子石、猫儿岩、岣嵝门、鲤鱼滩等险滩择险炸礁。1952~1955年,省、地森工局、航运局、邵阳民船联合运输社、邵阳航运中心站共投资3.91万元,对险滩进行多次疏滩排险,炸礁、掏泓,使航道槽宽平均达到13米,船槽深0.1~0.2米。1956年后,继续治理河道,至1958年,航道宽平均达20米,流速减缓,20吨机船能常年通航,帆船载重量增加4成,事故减少90%。1960年,完成船运货量373万吨,客运量210万人次。1964年后,由于下游拓溪筑坝修建水电站,资江支流兴建水轮泵站,闸坝碍航,加之公路运输发展很快,因而客、货运输弃水走陆,船运业随之衰落。
68.8K
  打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07941号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北路205号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450718 传真:0739-5450707
建议使用IE 6.0,1024*768以上辨率,32位增强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