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拾遗
神奇清溪古民居
发布时间:2014-06-06 信息来源:邵阳市政协 作者:杨盛科

      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清溪古民居建筑群自南宋咸淳三年(1267)始建至今已有740年历史,系当地面积最宽的密集型苗族古村落。全村保留有倚山而建、伴水而筑的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110余座,完整的四合院18座。2008年,县政府将清溪古民居群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文物部门将清溪古建筑群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奇清溪正在撩开其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现苗韵古居的多彩风貌。

      据《杨氏族谱》载,清溪的杨姓始祖系杨再思第六世孙杨应魁。杨应魁于宋咸淳三年丁卯(1267)偕室卿氏下籍清溪。他见此处山是青龙山,千年古松青翠挺拔;水是玉带水,波光潋滟亘古长流;后龙山来势高远,起伏有序;前有十八罗汉山气势磅礴,地势开阔,柴方水便,于是决定在此定居。他见此处溪河曲折迂回,流水清澈见底,就将此处取名为“清溪”。

      杨应魁在清溪定居后,为了方便生产和生话,于元至大四年(1311)在清溪河上独资修建了龙拱桥,又牵头筹资修建了清安挢。后来,杨氏先辈们修筑了一条长2000余米、宽60厘米、深70厘米的水渠穿村而过,这条使用了700多年的水渠给清溪历代民众带来极大的便利,既方便了日常生活,又可灌溉千亩良田,还可预防火灾。水渠中跳跃着的水波就象一行行有声有色的文字在向世人诉说清溪苗民先辈文明前进、辛勤创业的艰难历程,水渠又是清溪杨姓先辈们热心公益事业、淳朴乡俗的历史见证。

      明万历年间,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后经济发展很快,人口迅速增加,清溪的民居建设也随人口的增长无声地延伸。 为了方便民众的生活,一条宽4米、长1.5公里的石板街应运而生。这条穿村而过的街道既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是当时的“农贸市场”, 又是商旅行人之乘凉歇憩之佳处。街道两边有店铺上百家,昔日有名的老字号商铺“天和铺”、“三义和”等店铺至今保存完好,从这些老店铺和老街遗址中可看出当时清溪商业贸易的繁华。如今的清溪古民居老街内仍然保留有浓郁的商业气息和农耕气息,他们奉信“耕读商为兴家大本,勤巧俭乃致富良方”的信条,至今各种新老店铺仍有数十家,他们在传承着亦耕亦商,“无农不稳”、“无商不活” 的古老传统。

      民居是供人们起居的建筑,是劳动后消除身心疲劳的主要场所,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息、娱乐关系十分密切,在生活方面表现出高度的私密性。其文化特征受时代、民俗习惯、地方气候、建筑材料等因素的制约,形成显著的不同风格。“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用砖木写成的史书”,常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因清溪地势平坦,故没有吊脚楼式的民居建筑,但每座民居都表现出苗族民众的文化心理特征和时代气息,表现出他们将智慧用在构筑起居文化方面。这里的建筑群多以四合院为主,它是民居的传统组群布局形式之一。这种四合院一般以矩形庭院的样式四面修造房屋,每座房屋之间用狭长的走廊连贯。各房屋的外墙形成对外封闭的边界,一般对外不开窗,既表现出各家各户之间相对的独立性,又显示出家族的融合,还显示出以人为本的生存理念。明清时期的四合院系砖木结构,院内有小天井,便于采光。天井有往外排水的暗沟,雨天不积水,穿布鞋走动也不湿鞋底。天井的四周用宽厚的青条石砌成台阶,天井的地面用鹅卵石铺设成圆形图案,内嵌花鸟鱼虫图案。正屋是四合院的主体,客厅又称堂屋,正中处供有神龛和列祖列宗及各行业祖师爷的牌位,经过岁月的浸洇,更显得肃穆凝重。堂屋是祭祖、婚嫁、议事、待客的重要场所,故堂屋门都是精雕细琢。堂屋门以六扇为主,下半部为平板,上半部为花鸟图案,上下部中间的隔板雕刻有福、禄、寿、喜等文字或松、竹、梅、 兰等花草浮雕,显得高雅秀气。马头墙高耸于屋脊两端,将邻近的民居隔离,其主要作用是防火,故又称隔火墙。墙四周筑有鳌头,虽然鳌头上爬满了年代久远的斑驳苔藓,仍然显得威武挺拔,显出阳刚之气,恰似杨氏先辈英勇善战时使用的枪戟。四合院的一楼是主人的卧室,二搂作客房、粮仓和杂物间。大门又称槽门,八字形,门坎高。苗谚说:“千斤槽门四两屋”,苗民先辈对营造槽门是非常讲究的,他们除了选择最佳黄道吉日外,对选材与样式设计是十分关注的。因为槽门能显示出主人的身份,是主人的脸面,主人的形象与社会地位可从槽门的构造与样式中看出来。这里的每一处槽门都是历史的再现,是一种苗族古代建筑习俗的印记。

  苗族是尚武的民族,“佩刀挟弩”是苗家风情。民俗学专家马少侨先生在考察杨家将文化时曾作诗赞道:“苗军十万下城徽,吴楚云低角倒吹;破壁尙留完者宅,乱山红叶挂旌旗。”“赤水西头古寨高,飞山神庙巳蓬蒿;杨家风范依然在,丫角村姑也佩刀”。此诗赞美了杨家将当年骁勇善战、剽悍顽强的尚武精神。昔日的清溪杨氏先辈每户都存有刀枪,若有外敌入侵,则“全民皆兵”群起而攻之。古民居群内至今保留有昔日杨姓先辈们练武用的石礅、石锁、上马石、插枪用的有眼石板等遗物,有3座民居内还保留有明清朝廷赐给清溪杨氏武将的牌匾,这些浸染岁月陈香的牌匾可以说是一种荣耀,它记载着明清时期杨氏武将们征战沙场、精忠报国、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清溪古民居建筑群及当地杨姓苗族居民是“杨家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负载有历史文化的信息,凝聚了苗族先辈们辛勤创业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凸显着苗族先辈的风格与价值,同时还展示着苗族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2012年10月30日,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李微微饶有兴趣地考察了清溪古民居建筑群,她在清溪村文化站喝油茶时指示县领导要加强保护和加大开发力度,把古民居建筑群打造成旅游文化亮点。如今,具有苗族风格的村文化站座落在村中心,清溪古民居的寨门也巳经竣工,为清溪古民居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进入清溪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古民居建筑群中,双脚踏的是古老的遗址,双手触摸的是神奇的珍贵文物,而映入双眼的是美丽的山川溪流与田垅,身心感觉到的是古典神秘的苗文化及万古不朽的民族精神。

                                                                                (作者系城步县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

68.8K
  打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07941号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北路205号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450718 传真:0739-5450707
建议使用IE 6.0,1024*768以上辨率,32位增强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