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昔日,坚守在雪山与戈壁之间 今日,弘扬喀喇昆仑精神——沈云霄同志的日记和情怀 | 湖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01 信息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沈云霄

2025年6月15日,在邵阳市政协工作的我,收到了一枚来自于原部队由中央军委颁发的“边境边防斗争纪念章”。小心翼翼地打开丝绒盒,目光与这枚金灿灿沉甸甸的荣誉勋章交汇,25年的戍边经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泪水悄然溢出眼窝。勋章无言,却承载着我沉甸甸的青春、滚烫的赤诚,以及一个“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质朴最崇高的注脚。

时光回溯至1999年,征兵站前,我攥紧母亲泪水浸湿的行囊,把“当兵报国”四个字深深镌刻在心,也从此烙印在新疆的戈壁与雪山之间。这一扎,便是25年,在部队各级组织的培养帮带和领导的关心关怀下,不断用喀喇昆仑精神引领激励自己,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研究生团职军官。

新疆大漠戈壁、气候干燥、常年风沙,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我与战友们每年都要接受近半年的高强度野外驻训,战斗在卫国戍边和反恐维稳第一线。天未破晓,我已随队扎进训练场。战术动作练至肘部反复结痂渗血,沙粒嵌进皮肉仍奋力前扑;实弹射击练到肩膀肿胀难忍,却将枪柄攥得更紧,枪口始终稳稳锁住靶心。

训练虽苦,但我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求。从战场到课堂,密密麻麻的笔记无声记录着为理想奋斗的青春格言。2004年军校毕业有二次选择机会,但我坚定回到曾经战斗过的边疆部队,201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又面临一次选择,我当时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风,更需要我们迎着它站成墙。”毅然又选择回到原单位,用实际行动践行把青春和生命“献给祖国边疆”的誓言。

25年的军旅,是日复一日的执着与坚守,是践行喀喇昆仑精神真实写照。在日记中,我发自灵魂的叩问:“枯燥吗?当然有。但穿上这身军装,就得对得起它。”岁月褪去了脸上的稚气,沉淀为眼中的沉静与坚毅。我从青涩新兵成长为安保科的“定海神针”,将深厚的理论基础运用到研究高原实战中,解决诸多重难点问题。身上的军装所代表的“国”,便有了更沉甸甸的分量。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大地的款款深情,深深激励着我,点燃了我胸中熊熊的报国烈焰,我要到一线去,到斗争最激烈的地方去。我满含热泪写道:“边关虽苦,但总要人守。生命虽然宝贵,但只要祖国需要,我一定用之卫国保家。”

2020年,我跟随部队来到了西藏边防线,这一待就是两年。为了搞清楚边防线情况,我自带背囊食宿走遍每一个高地和点位。正是在这片被常人难以想象的严酷所笼罩的土地上,我以钢铁般的意志、磐石般的责任感与精湛的专业素养,于无声处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圆满完成了使命,最终赢得了这枚浸透着忠诚与奉献的荣誉勋章。

喀喇昆仑山脉河谷的苦寒,是现代都市人难以想象的另一个世界:这里,只有刺骨的严寒、稀薄的空气和强烈的紫外线,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肺部的灼痛,每一次巡逻都如同负重攀登云端。这里,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新鲜的蔬菜水果更是一种奢望,压缩饼干和罐头是常伴的滋味。这里,是通信的“孤岛”,手机信号常常是断线的风筝,与家人的联系被绵延的雪山和漫长的等待无情阻隔。虽然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我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信仰更高。

在这片与世隔绝的“生命禁区”,我用4.5万字的战地日记,刻录下每个日夜最真实的脉搏。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实的记录——巡逻路上紧绷的神经、保障会谈时滴水不漏的周密、对边境态势细致深入的分析、对自身近乎苛刻的要求,以及夜深人静时对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在这里,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在呵气成冰的寒夜里,在信号全无的孤寂中写下心声,“每一刻的坚守,都关乎身后万家灯火的安宁,都托付着亿万同胞的国土之重。”

这份坚守的重量,正是在与远方那份习以为常的优渥与便捷的强烈对比中,显得如此沉重而耀眼。

戍守边疆的军人不是不顾家,走上边防一线,身后守护的就是万家灯火;不是不会爱,我们的爱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婚姻大事没有仪式酒席妻子独守空房,孩子出生无人照料时常没有父亲陪伴,家人们生病时总是缺席感到无助,甚至父亲去世时也因执行任务未能及时赶回……从军25年,家人就守候了25年,妻子从青春到华发,无怨无悔地撑起了后方的一片天。自己何尝不深感遗憾,不想陪伴在家人身旁?只是每当风沙漫卷,战斗在寂静又危机四伏的边疆边境线上,深深地知道,脚下踩着的不仅是戈壁砂石,更是万千家园的基石,有人团圆就有人守护团圆。这份沉甸甸的守护,容不得片刻懈怠。我把对“小家”的无限眷恋,化作守护“大家”的铜墙铁壁,在风沙中站成界碑,在孤寂里守望安宁。25年的光阴流转,我早已把家安在了这辽阔而坚实的荒漠戈壁和雪域高原中,在哪里战斗哪里就是我的家,“一家不圆大家圆”。

戎马倥偬二十五载,从青葱少年到两鬓微霜,从大漠戈壁到冲突前沿,始终忠实践行喀喇昆仑精神,我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军人的誓言,誓死捍卫祖国领土,争做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这些年,我作为边疆军人只是千千万万军人中的代表,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该尽的责,还有更多的英雄边防官兵把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留在喀喇昆仑高原,筑起巍峨界碑,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泱泱中华,人心所向,浩浩荡荡,如百川汇流,不可遏抑。

2024年10月,我从军队转业安置到邵阳市政协机关负责行政科工作,深知荣誉和经历都已属于过去,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岗位,继续弘扬喀喇昆仑精神,不断践行着军人的本色和作风,发扬吃苦耐劳精神,甘当学生虚心请教,针对自身岗位业务知识匮乏的实际,坚持边干工作边学规定,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摸着石头过河,很快熟悉业务知识,适应工作岗位,顺利完成从军队到地方的转变。半年多来,我用“边境边防斗争纪念章”鞭策激励自己,在行政科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深知工作岗位责任重大,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与人为善、为人厚道,坚持原则、廉洁自律,模范遵守各项规定要求,在政协机关中树立了良好的自身形象。

一日从军,终身报国;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若有战,召必回!


(刘媛、黄索连、张维伊、刘虹妃依据沈云霄同志日记整理)




68.8K
  打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07941号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北路205号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450718 传真:0739-5450707
建议使用IE 6.0,1024*768以上辨率,32位增强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