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湖南日报》理论周刊学习头条发表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文署名文章《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 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全文如下:
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
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邵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周 文
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形式,二者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基层人民群众协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
一,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是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其中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二,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是践行“四下基层”的必然选择。“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为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指明方向。政协要在主题教育中践行“四下基层”,就必然要改进调研方式,多到基层开展调研协商。三,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是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现实需要。加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能给委员提供更多深入界别群众的机会,方便收集社情民意;有助于解决基层协商存在的程序不规范、群众参与度不高、民主协商意识弱化等问题。
守正创新,探索创建有效衔接的方式方法
探索建立“三下沉、三延伸”机制,解决“衔接队伍”的问题。推动政协组织下沉,协商平台向基层延伸。邵阳市出台《政协邵阳市委员会关于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主席会议成员定期走访指导联系的县市区;各专委会指导联系界别走访界别群众;鼓励县市区政协将乡镇专职副书记补选为政协委员,明确其为所在乡镇委员工作室召集人。推进政协委员下沉,协商力量向基层延伸。将省(住邵)市县三级委员按照居住地和工作需要全部下沉到基层,利用委员优势,发挥组织者、议题提出方、利益协调人的作用。推动政协手段下沉,协商模式向基层延伸。以基层委员工作室为载体,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掌握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调研报告、提案、社情民意、微建议等形式,向基层党组织建议协商议题,开展“微”协商,对协商成果开展民主监督。
强化“三联”工作,解决“衔接渠道”的问题。加强联系。在全市范围实现202个乡镇委员工作室全覆盖、政协委员入驻工作室全覆盖、线上线下全覆盖的“三个全覆盖”。加强联动。针对中心工作和民生重大问题,市政协邀请基层参与,通过政协丰富的协商经验,带动基层开展协商。加强联谊。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各界的优势,积极传播协商意识,为基层协商撒下种子。如充分发挥驻高校委员联系青少年群众优势,邀请学生观摩市政协主题党课和常委会会议,举办首届全市模拟政协提案大赛,通过交流与引导,政协走进了学校,学生学会了商量,校园调研协商和民主监督生动活泼,协商文化开花结果。
发挥平台优势,解决“衔接有效性”的问题。一是开展民主监督助力解决基层协商执行力不足的问题。邵阳市政协根据《省政协委员工作室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方案》,聚焦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组织全体政协委员和全市351家委员工作室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一大批老大难的环境问题。二是利用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解决基层协商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政协利用联系广泛的优势,带领村干部到长沙实地学习。三是通过政协议事渠道解决基层协商“议而不决”的问题。通过委员反映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提交微建议等渠道直接上报各级党委、政府。今年以来,邵阳市政协提交、办理微建议144条。
找准定位,切实保障有效衔接的持续性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在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政协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什么时候都不应“错位”。要始终把党的领导体现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平台搭建、议题确定、调研协商、成果转化各环节。
坚持有序参与不越位。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不是对基层协商的越俎代庖,而是要通过切实发挥好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和作用,对基层协商进行指导与帮助,让委员通过乡镇(街道)委员工作室有序参与到基层协商中,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搭建起政协助力基层开展协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履职平台。
坚持指导原则不错位。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政协方式方法下沉基层,其主要任务是“指导”而不是“主导”。一方面,指导基层党组织建立行之有效、符合本地实际的基层协商制度、规范和程序。另一方面,指导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基层协商,将协商变成基层群众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